“传记”是指记载的文字,大体分两类:一类是以记述史事为主的史传;另一类属文学范围,以史实为根据,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。“二十四史”自《史记》开创“纪传”的体例记述历史以来,后来的史书皆有“传”。“传记”发展到现代主要以记述人物为主,如书籍《毛泽东传》、《胡适传》;如杂志《名人传记》、《传记文学》等。近来,冒出一种现象,传记前加“大”字,如写皇帝的有《秦始皇大传》、《汉光武帝大传》,写大将的有《孙子大传》、《吴三桂大传》,写近代历史人物有《陈独秀大传》、《宋美龄大传》……传记变成“大传”,是不是就是代表着“伟大的”传记呢?要弄清上述问题,有必要追本溯源,考查一下“传”的发展。
“传”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。一般由他人记述,例如: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谷梁传》,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。此外还有内传、外传、内篇、外篇等称谓。以解释经义为主的文字叫“内传”,比如《韩诗内传》。另外记述遗闻逸事的传记也可称“内传”。“外传”相对“内传”而言,它相当于外篇,主要是附经作传,是广引事例而不完全以解释经义为主的书。《国语》被当成《春秋》的外传来看待,作为《春秋》的外传,《国语》补上了《左传》的不足,而《左传》一直被称作是《春秋》的内传。另外“外传”也可以是为史书不记载的人物立的传,还可以指野史,即为正史已记载,而另为某个人作的传,主要是写人物的遗闻轶事,如《汉武帝外传》、《赵飞燕外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