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长两短”要慎用
来源: | 作者:刘振修 | 发布时间: 2025-04-01 | 2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平时我们总以为“三长两短”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。如经常说:“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复习好,否则,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。”
但其实“三长两短”是挺严重的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“三长两短”为:指意外的灾祸、事故,特指人的死亡。如明范文若《鸳鸯棒传奇·恚剔》:“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,须一路寻上去,万一有三长两短,定要讨个明白。”清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9回:“只要王爷好了,万事全休,若有三长两短,你须嘴硬不得。”再如《法制博览》:“这孩子已经失踪两天了,万一有个三长两短,他父母怎么受得了。”
“三长两短”特指人的死亡是怎么来的?有的资料说来自于烧香“三长两短”,道教烧五支香,以“三长两短”为催命香,后来被指为凶险,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“三长两短”的由来与棺材有关。我们知道,棺材是用六片木材凑起来的。这六片木材长短不一,长的木材包括棺木盖、棺材底、两个侧面的棺木,短的木材包括前后两个封口。棺木盖及棺材底在民间被人们称为天、地;左右两片棺木俗称为日、月;前后两块是彩头、彩尾。这样说来,不是该叫“四长两短”吗?实则却不然,尸体入棺材后才能盖上棺盖,躺进去之前棺材确实只有三长两短,而这就已经够凶险的意味——人的死亡了。因此“三长两短”是说棺材的木板,这是无可置疑的。有史料为据,《礼记·檀弓上》记载:“棺束,缩二,衡三;衽,每束一。”孔颖达注曰:“棺束者,古棺木无钉,故用皮束合之。缩二者,缩纵也,纵束者二行也。衡三者,横束者三行也。衽,每束一者。衽,小要也,其形两头广,中央小也。既不用钉棺,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,则以小要连之令固,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,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,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。汉时呼衽为小要也。”